思想汇报:青春,犹如山野中百花之竞放;青春,犹如奔腾江水之泱泱。回望历史,一批批热血澎湃之青年高举真理火炬,力图洞见前路;立足当下,无数意气风发之青年担当历史之重任,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在过去的近三年大学生活中,我始终以“做一颗种子”的心态不断摆正自己、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追求梦想。我认为,新时代青年要做扎根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一颗种子,不断夯实根基,蓄积蓬勃的力量。
靠得越近,扎根越深。作为一名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我深切感受着党的关怀。我看到了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家乡完成了全面脱贫并走上现如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也正因如此,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刻起我便萌发了成为共产党员并为同学服务的种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担任班长的一年半里,我始终秉持“三真”:真诚倾听同学呼声、真实反映同学愿望、真情关心同学困难。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骨干,我更能了解各民族同学的文化差异,用心用情维护民族团结生命线。在大二学年上学期,由于疫情原因,我班一位新疆少数民族同学未能如期返校,我便主动承担起处理他在校相关事宜的责任,以实际行动筑牢民族团结同心圆。
“功崇惟志,业广于勤”。在日常学习中,我一直保持着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不断学真知、悟真谛、见真功。在党的理论学习中,我坚持做到常学常新,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在党建工作中,作为一名党支部委员,我始终以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动员青年为主线,在支部内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带动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用情越深,枝叶越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中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2023年暑假,我组织成立“‘县’在出发, ‘襄’前探索”赴襄阳社会实践团。依托中国农科院微观农户经济数据调研与公司“华中三省”大调研,实践团队奔赴湖北襄阳谷城县三镇九村,在与304am永利集团杨志海副教授的同行中,把技术培训和理论宣讲搬到田间地头,感悟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我们共计走访农户百余名,从农户家庭情况、家庭收支、乡村治理等五个方面开展调研,力求为华中地区农户微观数据库贡献一份力量,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团队也获评2023年湖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记得在刚进入大学时,我认为自己的力量十分渺小,不愿向外发声。我的辅导员主动找我谈话,鼓励我“勇于尝试,大胆迈出第一步,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中练就办好实事的本领,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急而盲为,做一颗为身边群众服务的种子。
晴川亦有百里雪,风雨夜有星月明。三年里,我见证了自己贫瘠的灵魂到如今顺势而起的转变;见证了身边同学的精诚团结,不分彼此的同向发力;见证了身边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迎着春风,实干前行。在未来,我会继续做这颗颗在希望田野上的种子,扎根华农,向上生长!
红色导师点评: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需要青年学生骨干争做一颗向上的种子,深根泥土之中,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以“昂扬破土”的坚定姿态逐梦前行。龙敬文同学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服务广大师生、开展耕读实践中发扬“吃苦不怕苦、处难不畏难”的精神,将“种子精神”厚植于心,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担当。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汇报人:龙敬文(304am永利集团2021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
红色导师:米佳乐(304am永利集团辅导员)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