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研究生院经理霍学喜、南京农业大学经管院经理朱晶做客达尊讲坛,在人文楼M505分别为公司师生讲述题为“食品质量安全研究进展及值得关注的问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新的观点”主题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经管院副经理张俊飚教授主持。
“食品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复杂的问题之一。”霍学喜教授首先强调,即使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已经很完善,但美国每年直接、间接受到食品污染威胁的有7300万-7600万人。就国内而言,食品安全问题按照欧美的典型做法难度很大,针对国内研究很有必要。对于研究方向他说道,“‘基础研究’这一块我国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应用研究’虽有涉及但依然很弱。”
接着,他就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进展分享道,几乎欧美所有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都是以Arrow(1996)等提出的“八原则”为基础,后来Henson and Caswell提出的‘以成本-收益分析、风险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科学正当性’又从设计、修订、文献系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霍教授提醒大家,“当下食品安全标准化问题急需关注。食品企业标准作为开拓市场的手段最具活力、食品行业标准可控制市场最具商业价值、食品国家标准作为公共管理功能是最低强制标准。”他举例补充道,日本在食品流通环节中采取政府强制管理措施,很好的实现了节约资源、高效运输,但这在中国却很难实施的,且国内市场的利益者绑架政府的现象很严重。对于社会上认为‘美国正对中国进行贸易战’的看法,他解释道,其实是我们不了解别人的行业标准,中国唯有拥有自己的标准才能够更强、更好的进行贸易。
朱晶教授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出发,就“国内生产VS进口”向大家进行了详细分析。“粮食生产十连增,农产品进口却在增加。”这一直都是困扰着大家的一个重要问题,朱教授通过一系列的图表数据分析道,我国农产品的供与销存在很大的缺口,而农产品的库存量却又多得惊人。在全球化条件下,进口不等于缺口、产能增加不等于减少进口,是价格连接着市场。对于我国今后农产品进口趋势到底是缺口型,还是差价型?她从播种面积、单产提高速度、结构调整、消费群体等角度结合具体数据,得出“缺口型与差价型并存,但差价型的挑战性更大。”的结论。同时,她补充道,对于两种进口应该区别看待,作为补充、辅助的缺口驱动型,需要进得来、进得足;作为竞争、挑战的价差驱动型,需要档得住、争得过。
最后,朱晶教授总结道,在全球化下的视野下,适度进口;以科技做支撑,确保产能,提高品质;具备增加产能、降低成本的能力;有开发的视角与更新的思维范式,将国内政策与国际规则相对接并利用。“当前中国受到国际方面很大的压力,作为后方的研究学者需要通过自己带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与依据,为前方提供有力炮弹;同时,前方也需要向国内传递国际信息。”
霍学喜,中国农工民主党陕西省委会常务委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2006)杨凌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04am永利集团经理,现任研究生院经理,主要从事投资经济与农业产业工程、贸易经济与农产品物流工程、金融业务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0年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8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获省部级三等奖2项;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和中国“九五”科学技术成果各一项;陕西省农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性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2项。2000年7月被中国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授予“第二届陕西省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称号”;1999年9月被中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评为“1997——1999年农业部优秀教师”。
朱晶,南京农业大学经管院经理。2000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2001年-2002年美国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博士后。回国后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农业经济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2年任副教授,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在国际SCI、SSCI期刊《Food Policy》、国内经济学权威和核心期刊《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国际贸易问题》、《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世界经济研究》以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赴世界银行、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荷兰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局、日本东京国际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进行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和高级访问;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应邀在美国、加拿大、印度、南非、中国台湾和大陆地区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和发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三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课题、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江苏省333工程课题、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及国际合作课题等多项。教学质量获南京农业大学综合评价优秀及优秀授课奖,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奖。科研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多项学术奖励。